重庆拉卡拉:当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正式落地后,是否会有支付的限制?
目前,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还在试验中,尚未真正落地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院的有关负责人说,目前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正在稳步进行,首先在深圳,苏州,雄安新区,成都,以及将来的冬季奥运场景进行室内试验。从目前公布的资料来看,数研所并没有对数字货币的付款限制做出明确的规定,但从其“小额、零售、高频”的商业环境特征来看,在正式落地后,将有一定的支付额度。 最近有一条新闻说,支付宝的数字货币账号,最初的注册用户都是1级,之后会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,将其提升到2级甚至更高的等级,这个等级的划分,就是可以通过支付宝、微信等专业机构,来换取更多的数字货币。这个消息虽然没有被证实,但也是事实,毕竟每个人的消费金额都不一样,而且频率也不一样,一视同仁是没有意义的。 其次,针对特定的应用情况,可以设定不同的上限。“小额、小额、高频”的数字货币,和余额宝、微信等应用场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,如果要限制使用数字货币,余额宝的微信支付额度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。例如,余额宝的支付额度,根据不同的支付场景,有很多种限制,例如:手机充值、生活 APP等,最高额度为5万,最高额度为5万,最高额度为20万;如果是用来还信用卡,最多可以是100,000,单天100,000,一个月400,000;而在真人真事上,比如投资、理财,都是没有限制的。或许,在将来的电子货币中,将会有相似的规则,用于个人用户的支付。 第三,目前所谈论的数字货币只局限于个体使用者,如果真正落地,是否会影响到企业(公众)?我们不知道。但可以预见,当数字货币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,未来的商业将会有更多的机会。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数字货币是纸币和硬币,是电子货币,也就是M0,那么,在这种极端苛刻的情况下,公司的资金管理又是怎么恢复的? 1998年,国家出台了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》,明确规定了企业现金的使用范围和限额,包括员工的工资、奖金、劳动报酬、劳动保障、购买农产品、出差、零散费用(1000)以内的费用,其他大额的资金,一律采用转账方式,禁止现金。如果对个人使用的电子货币没有限额,如何实施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》?不然就会产生矛盾。 总之,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,目前全球仍在摸索和探索,其对经济、社会的影响尚不明确,是否要设定一个支付限额,则有待于在封闭的试点过程中进行检验与评价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